8月19日世界摄影日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4-08-22 13:34:49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购买下了由画家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专利,并向世界无偿公开,此举无疑是摄影术诞生以后,对摄影术推动的最大功臣。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人们便把8月19日确定为世界摄影日。

  历史沧桑,无数璀璨星光闪烁其间。今天,就让我们顺着时间的脉络,一起回顾摄影185年历史长河中10位重要的摄影师以及他们“伟大的摄影作品”。

  1838年,法国布景画家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首次使用银版摄影法拍摄了作品。图为达盖尔银版摄影作品的现代复制品,由历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Beaumont Newhall)制作。这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摄影作品之一。这不仅是已知最早的含有人物的照片,而且以任何标准来看都称得上是伟大杰作。它流畅的线条、远近大小的对比、富有韵律的构图都显出达盖尔的艺术造诣。毫无疑问,达盖尔银版工艺在对比度上的先天特性恰好弥补了早期镜头低劣的画质,由此才得到锐利而且富有细节的影像。

  当摄影作为官方档案记录的功能初步体现。“光绘计划”成为了最早的官方摄影项目之一,就如查尔斯·马维尔(Charles Marville)于1853-1855年拍的《沙特尔的北大门》,爱德华-丹尼斯·巴尔杜斯(Edouard Baldus)于1854年拍摄的《扩建中的卢浮宫》以及1861年在维埃纳拍摄的隧道。这些早期的建筑影像与“光绘计划”一样珍贵,它们为后世乃至20世纪的建筑摄影树立了基准,部分照片在日后的修复工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读者也可以通过清晰印刷的建筑照片穿越时空,抵达百年之前的历史时空,畅想摄影师当年记录面前建筑的模样。

  1907年,施蒂格利茨在开往欧洲的威廉二世号邮轮上,拍摄了作品《统舱》。这位被誉为“现代摄影之父”摄影艺术家在晚年时,写道:“假如我所有的照片都丢失了,只要人们能记住这张《统舱》, 我将不胜欣慰。”

  《统舱》这幅作品代表了施蒂格利茨对摄影媒介思考的转折点,他不再拘泥于重现过去的传统艺术思潮,而是将视线转向现代主义价值。施蒂格利茨在其中的创作表现,预见了法国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与巴西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空间关联纪实作品的出现。

  1912年,被誉为“法国现代摄影之父”的让·尤金·奥古斯特·阿杰在巴黎的斯特拉斯堡大街取景拍摄了《斯特拉斯堡大街的紧身衣店》。镜头下诸多关于橱窗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超现实主义的兴趣。透明玻璃表面产生的反射营造着非现实的氛围,尤其当拍摄对象是无臂人台时更显诡异。

  阿杰钟情于巴黎街景的摄影,他因其取材多样的巴黎街景而广为人知。这位摄影师不停地游走与拍摄,分类拍摄的主题包括雕像、公园和商铺,他在“用18cm×24cm的底片记录旧巴黎的各条老街,用艺术手法记录城市自16世纪到现在的优雅建筑”。1910年他以10000法郎的价格将约2600张底片卖给了政府。

  越过繁华的巴黎街头,我们把视线放到世界那些聚焦了无数怜悯和感动目光的地方。

  1936年3月,多罗西亚·兰格正在加利福尼亚州尼波莫为FSA(美国农业局组办的纪实摄影活动)的前身安置局工作。兰格正匆匆往家赶,突然一时兴起拐上小路来到一个捡豆工营地。在其中,兰格注意到了因饥饿而绝望的一家人。依靠摄影师老到的本能,兰格在营地的百余个家庭之中径直走向了他们,随即开始拍摄。她用一台格拉菲5英寸×4英寸相机,在差不多10分钟内给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拍摄了6张照片。

  这张《移民母亲》作品,也被称为《草原母亲》,很可能是FSA众多摄影师拍摄的无数照片之中最著名,当然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她起初想展现荒凉的背景,不过最后决定只保留主题。这幅作品显然达到兰格“在影像之外捕捉到情感”的要求。

  除了饥饿,战争同样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心病”。在历史上,没有哪次战争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具有破坏性和变革性。城市被摧毁,国家边界被重新划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一次被全面记录的空前事件,普通平民、前线士兵以及职业记者,全都拿着他们的相机进行记录。

  1944年,享誉世界的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之一的罗伯特·卡帕在匆忙中拍摄了这张著名的照片,一名在进攻中幸存下来的士兵,照片上只剩下动感模糊的影像。这名士兵携带着沉重的武器装备,正在水中挣扎着前行。

  随着战争摄影的发展,公众想知道更多真相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不再只是通过文字了解战争。这一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国际争端的历史轨迹。时间来到20世纪下半叶,国际冲突并没有因为二战的结束而止歇,战争的阴霾和余波一直延续到60年代的历史记忆。

  2001年,一名失去家园而且没名没姓的普什图孤儿肖像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出名的面孔,这件事极具讽刺意味。1984年,正在巴基斯坦的纳斯希尔·巴赫格难民营工作的杰出人文摄影家史蒂夫·麦凯瑞,将这位阿富汗女孩锁定为最佳拍摄人选。他使用一台尼康FM2相机,搭配一支105毫米f/2.5的镜头以及柯达克罗姆(Kodachrome)胶卷,在女孩起身离开前拍摄了几张照片。在黑暗的环境里,她的瞳孔缩小,因为麦凯瑞身后有一扇窗或一扇门。她那引人注目的绿色眼睛流露出吃惊的眼神。

  2001年,史蒂夫·麦凯瑞拍摄的这张莎尔巴特·古拉的肖像照片被《国家地理》杂志的读者评选为该杂志历史上最知名的照片,这张肖像作品则被称赞为一个现代经典。

  时间来到世纪之交,世界趋于和平与稳定。各国止戈,人们得以安居。摄影的主题和表现方式得到了更多元、更自由的发展。

  一个被称为“重新定义摄影的人”从这个时代应运而生。他就是德国摄影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沃尔夫冈·提尔曼斯工作和生活在柏林及伦敦,他的作品被广泛展出,在许多大型集合展中出现。2000年,他获得了透纳奖——他是首位非英国籍艺术家以及首位以摄影师的身份获得该奖。

  从肖像、静物、景观到抽象摄影,他的作品围绕着一系列不同的类型展开。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毫不失水准地描述着他的摄影理念:“我拍摄照片的目的是观看世界。”

  正如在《静物,纽约》这张照片中,窗台上的日常食物和寻常物品与窗外纽约独特的黄色出租车并置,看似不同的元素被联系在一起。通过他敏锐机警的观察,普通事物的价值被提升了高度。他的作品,如他所言,就是关于“让人领会到,所有价值都是相对的,是被严重质疑的,是可以被翻转颠倒的”。

  同样身为德国摄影师的康迪达·赫弗,2005年为巴黎卢浮宫留下了一张“肖像画”。

  这位以室内摄影闻名的艺术家,延续着杜塞尔多夫学院派那平和而不失震撼的摄影风格,呈现着极强的人文关怀和理智冷静的美感。我们可以从照片中看到,光线透过玻璃天棚涌进法国最著名的博物馆的展厅。展厅内到处都是人类的精华笔触,但是这里没有人。这张作品是6幅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展览尺寸达到200厘米×260厘米,并展现出精湛的画面细节。

  篇幅有限,上述作品仅是漫长摄影史中的冰山一角。从早期对摄影技术的尝试到对摄影与艺术关系的探究,再到摄影创作的观念化转变,不同的摄影门类与风格都在历史发展中交融。摄影这一基于“真实”的创作媒介还在不断迭代与延展,更多的作品等待热爱摄影的你来倾心发掘。AG旗舰厅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