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中安时评:在促进民心相通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4-09-04 03:08:54

  篝火晚会、黑衣壮婚礼展示、山歌展演、书画摄影作品交流展、美食商品贸易、中越边民大联欢晚会……4月27日至5月7日,来自广西那坡县、云南省富宁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和越南高平省河广县、保林县、保乐县、河江省苗旺县的中越边境八县民众,以及海内外游客齐聚那坡,共庆“广西三月三·那坡风流街”传统民族节日,感受中越边关民俗文旅风情魅力。

  中越作为友好近邻,理想相同,理念相通。近年来,双方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合作,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两国文明发展进步。一直以来,中国致力于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在周边地区,人文交流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中除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先后与老挝、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就共建双边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深耕传统文化交流合作的肥沃土壤,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民间艺术、文博展览、非遗保护、考古、中医药等领域合作,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样板。

  几千年来,以自强不息、刻苦耐劳著称的中华民族,是主张以和为贵、协和万邦、讲信修睦、善待邻邦等文明传统的民族。和平和自强一样,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里。2023年9月,在习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之际,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将202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目前,相关活动已启动,正掀起双方人文交流合作的新一轮热潮,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深厚的民意基础。面向未来,要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积极发挥研究机构、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对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文明交流对话的途径和形式,提升传播效能,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促进全方位的对外文明交流。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华文明彰显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底气,也为我们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了宝贵资源。近日,2024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隆重开幕,活动由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维也纳联合国新闻署主办,主题为“开放共融的文化如诗如画的山水——广西文明和发展的故事”,通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窗口,讲述中国文明和发展的故事,展示多彩生动的中国文化,展现中国与东盟国家文明互鉴、共促发展的积极成效。新时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一系列重大理念,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共鸣、凝聚广泛共识,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标识。面向未来,要立足中国大地,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讲清楚中国推动世界在文明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的理念,展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大格局和大胸怀,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

  青年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也是国家间交往的活跃力量。公元13世纪,17岁的意大利青年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回国后写下《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近日,“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举行第十届“金目奖”颁奖典礼暨2024年度“看中国”启动仪式,该项目创立于2011年,13年来共约请102个国家1009位外国青年落地中国27个省区市,完成近千部纪录短片,用青春蓬勃的影像书写中华大地的鲜活故事,有力地促进中外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面向未来,要坚持不断创新人文交流机制和平台,为各国青年往来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密切互动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青年们成为中外文明交流对话的友好使者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坚固桥梁;要积极引导广大中国青年主动承担起“民心相通”的责任,培养世界眼光,打破沟通交流的障碍,用青年力量书写新的中国故事,演绎出携手合作的繁荣景象。翻译AG真人娱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