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吴印咸先生(1900年9月21日1994年9月7日)逝世已整整三十载。他的一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光影史诗,浓缩了20世纪中国摄影艺术和电影创作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程。而他与海南的情缘,如同海上那片蔚蓝里一朵永不褪色的浪花,激励着后来者。
1987年8月,《海南岛风貌》摄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吴印咸先生拄着拐杖出席了影展开幕式。开幕当天,阳光透过北京中国美术馆的玻璃窗,洒在展厅的每一个角落,为即将开幕的《海南岛风貌》摄影展增添了几分庄重与辉煌。我身着整洁的摄影背心,心中满是对即将见到吴印咸大师并聆听他教诲的激动与期待。展览厅内,一幅幅精选的海南风光、人文纪实作品,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它们不仅仅是光影的凝固,更是海南这片热土上日新月异变化的见证。
开幕式现场观者众多,气氛热烈,吴印咸先生在助手的搀扶下缓缓步入展厅,尽管年事已高,但他那份对美的追求与对摄影事业的执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感染。
在开幕式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海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宝贵的创作源泉。每一张照片,都应该是对这片土地深情厚谊的表达,是对时代变迁的忠实记录。我希望你们能继续用镜头捕捉海南的美,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有那些触动人心的人文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多彩、更加真实的海南。”吴印咸先生的话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在场海南摄影师的心田。我更是深受鼓舞,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地拍摄,用镜头讲述海南的故事,传递海南的声音。
展览期间,我有幸与吴印咸先生近距离交流。他耐心地观看我的作品,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鼓励。他告诉我们,摄影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表达。他鼓励摄影家们要多走、多看、多思考,用心去感受海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段历史、每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海南岛风貌》摄影展览在北京引起了轰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海南的美丽与魅力,更激发了更多摄影人对于海南的热爱与向往。而我,作为这场盛事的亲历者之一,更是将吴印咸先生的教诲铭记于心,继续在摄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早在1976年,在海南摄影家蔡自强的陪同下,吴印咸先生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海南之行,这不仅是一次摄影创作的旅程,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艺术探索。他们穿梭于海口的繁华街巷,琼海的古韵村落,万宁的东山耸翠,三亚的碧海蓝天,五指山的热带雨林,以及西岛的碧海银沙之间,每一处风景都成为他们镜头下生动的画面。
随着《下海去》这幅作品画面的缓缓展开,那一刻的辉煌与喜悦定格了,仿佛能听见海浪轻拍着船舷,带着海风的咸湿与自由,讲述着更多关于勇气、智慧与坚韧的故事。吴印咸先生的镜头,不仅捕捉到了女队员们胜利归来的灿烂笑容,更细腻地描绘了她们在劳作中的每一个瞬间从晨光初破水面的那一刻起,她们便身着潜水服,头戴潜水镜,如同即将出征的勇士,踏上了探索海洋的征途。两艘小艇划开碧波,在晨光与海浪的交替中,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队员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当她们重新踏上小艇,望着彼此脸上洋溢着的满足与自豪,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与愉快,成为了吴印咸镜头中最动人的风景。海水依旧泛着波浪,似乎在为她们的勇敢与坚持鼓掌,而远处的天际,一抹阳光将海面染成波光粼粼,更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
在西岛,吴印咸被女民兵的爱国情怀及独特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海岛女民兵》就是在这期间创造出来的,这幅作品展现了海南岛渔家女儿在保卫家园时的飒爽英姿,她们在炎炎烈日下,头戴竹笠身着传统服饰,手持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勇敢。吴印咸通过细腻的光影处理和人物表情的捕捉,生动展现了海南女性刚柔并济的魅力,以及对生活、对家园的热爱与守护。
每到一处,吴印咸都会耐心地与当地民众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历史故事,甚至亲自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只为捕捉到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他坚持将拍摄好的照片及时冲洗出来,亲自送到被摄者手中,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与喜爱,也让他的摄影作品更加贴近人心,充满了温度与情感。
在创作之余,吴印咸还与蔡自强等摄影家们深入探讨了摄影艺术的本质与未来。他强调,摄影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他鼓励蔡自强等摄影家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框架,用镜头去发现和记录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真实。吴印咸告诉海南的摄影家们:“拍摄人物,眼神光非常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拍摄时一定要注意人的眼神和表情。”
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创作与深入采访,吴印咸不仅完成了《摄影构图一百二十例》《摄影用光》等书籍的素材收集与整理,更为海南乃至全国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摄影艺术遗产。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海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也传递了吴印咸作为一位摄影大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深刻理解。正是因为这两本书,吴印咸对海南,对海南的摄影朋友一直怀有特殊的感情。
曾听蔡自强先生讲述,当年吴印咸先生来海南时,已是78岁的老年人,但他的精神让人感动,他带了好几部相机,都背在身上。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爬万宁东山岭时,他拒绝坐车,坚持步行。还跟着琼海三八潜水队女队员出海,看她们如何采摘麒麟菜。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回到酒店后还要自己冲洗胶卷。
多年后,当人们再次翻看这些作品时,仍能感受到那份来自海岛的清新与纯粹,以及吴印咸对摄影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而他与海南摄影家之间的情谊,也成为了中国摄影史上一段佳话,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与创造。
1992年3月,92岁的吴印咸先生为海南省青年摄影家协会题词“为琼岛增辉”,勉励海南摄影人为海南省文化事业作出贡献。这五个字,不仅是对海南摄影人的勉励,更是对海南摄影人寄予的厚望与期待。
而海南的摄影家们怀揣着对“为琼岛增辉”的深刻理解与追求,纷纷踏上探索与创作的征途。他们穿梭于椰风海韵之间,用镜头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光影变幻,记录下海南独有的热带风情与海岛故事。从碧海蓝天的壮阔到热带雨林的神秘,AG旗舰厅官方网站从渔舟唱晚的宁静到黎村苗寨的斑斓,每一幅画面都是对“为琼岛增辉”的生动诠释。
如今,无论我站在海南的任何角落,举起相机对准眼前的风景或人物时,都会想起吴印咸先生的那句题词。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摄影的世界里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而海南这片热土,也将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最动人的故事。
吴印咸(1900年9月21日1994年9月7日),原名吴荫诚,祖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沣溪西南村,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摄影师、导演。摄影代表作品有《田螺》《喂鸟人》《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等;电影代表作品有《风云儿女》、《南泥湾》、《骆驼祥子》(摄影指导)、《白求恩大夫》(总摄影师)等。1988年,被写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1990年,由其拍摄的组照《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获得第1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特别荣誉奖”。1994年9月7日晨,吴印咸逝世,终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