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选出“中国最值得打卡的新建筑”美得像世外桃源长假赶快安排起来!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4-10-17 22:49:35

  本届Dezeen Awards,共收到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多个参赛作品,其中建筑类共有227个项目入围,能够入围,就代表了极高的国际水准。

  不久前,Dezeen还评选出了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10座融入自然景观的建筑,这些“世外桃源”一样的作品,让全世界叹服。

  我们特别从这些榜单上,甄选出值得打卡的国内最新的建筑作品,赶快把它们加入你的十一长假旅行清单中吧!

  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城关镇北坡上,设计沿北坡向上开凿出一条曲折的路径,因此博物馆被一分为二,分置于路径两侧,与山体相融。

  博物馆设计借鉴当地传统的窑洞民居,采用覆埋的方式,形成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现场开凿的石材,如近旁的石窑洞,让建筑与场地环境有效融合。

  陕西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扩建项目,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大雁塔的南侧,设计的概念是“发光的灯笼”,建筑的立面由菱形红洞石排列组成,视觉效果颇富戏剧性。

  扩建的建筑体量由下沉基座、雕塑步道、观景平台、纪念建筑四部分组成,整个建筑基座为现浇混凝土,从原广场的水平面下沉而来,延伸了公共空间。

  深圳蛇口招商局历史博物馆,为迎接招商局150年华诞而建,博物馆位于微波山,微波山原为蛇口一座无名小山头,因山顶上修建了中国第一个商用微波站而得名。

  设计团队提出“山即展场,城即展览”的理念,博物馆的外立面材料以白洞石为主,建筑局部埋入山体,像是山的一部分。

  山东日照在水美术馆由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设计,该设计延续了石上纯也一贯的“轻盈感”,细长的建筑坐落在一片人工湖上,建筑从湖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长约1千米,建筑轻轻与水面接触。

  美术馆仿佛湖面上吹过的一缕风,建筑与湖面同宽,屋顶柔和地起起伏伏,有的地方向天空开敞,与湖面、后面的山坡形成连续感。

  144棵“银杏树”撑起屋顶,屋顶的树状建筑结构宛如森林伞盖,“银杏树叶”连成一片,建筑设计还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立面上采用了石材雕刻、浮雕等形式,艺术化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开敞式阅读空间,百万书册藏在蜿蜒起伏的“山谷”间,从“山谷”中拔地而起的阶梯状“山丘”,则是人们阅读、放松、闲聊的非正式区域。

  云南大理先锋巍山崇正书院,坐落于云南大理巍山古城西隅,崇正书院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书店之外,还能看到诗人酒吧、草坪非遗文创市集等特色场地,展览、小剧场活动等,平时在会这里举行。

  先锋巍山崇正书院[图源:迹·建筑事务所(TAO),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重塑书院精神是设计的重中之重,设计以“轻”的态度谨慎介入历史建筑,力求保持原有建筑的空间氛围及院内名木古树,最大化保留老墙、木构的历史细节。

  先锋巍山崇正书院[图源:迹·建筑事务所(TAO),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浙江衢州龙游县红砖概念图书馆,建筑外观是红砖筑造的回环壳体,高5米,直径约10米,从一侧的半圆翻转向另一侧,互为内外,阳光从空间顶部的开口流向地面。

  这个阅读空间里的“书”隐藏在24个亚克力瓶底中,读者需要通过建筑内的猫眼来阅读,墙上的小孔透着微光,把眼睛凑上去,可以看到图像与文字,它们漂浮在外面的世界上,像是有生命的。

  广东惠州一滴水图书馆,位于海边的山崖之上,图书馆依托周围的巨石成功“站起来”,与周围的山丘景观相互呼应,整座图书馆仿佛悬浮在半空,读者沿着长条形走廊走进圆形仿佛“飞行仓”的阅读区。

  室内阅读区主要为白色,浅灰色等明亮色调,弯曲的形状可增强宁静的氛围,沿着外部玻璃幕墙,有座位和小桌子,在这里读书,绝对是心灵与身体的双重完美体验。

  阿那亚·金山岭上院,位于北京和承德交界处的金山岭五道梁长城脚下的金山岭上院,是一个轻盈、轻触地面的禅堂,是一处可以治愈人心的建筑。

  建筑师柳亦春在设计上参照了国宝级的唐代古建筑——山西的佛光寺,用院、台、殿的空间组合,由上至下一连串的空间在有落差的山地上形成阶梯状的序列,内外开合,节奏井然,禅堂以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为设计原型。

  金山岭上院(图源: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Atelier Deshaus,摄影:苏圣亮)

  上院中央的石庭,为日本知名禅僧、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设计。石庭中有五块形态各异的自然山石,寓意佛教文化中的“色、受、想、行、识”五蕴,五蕴和合而生万物。

  金山岭上院石庭(图源: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Atelier Deshaus,摄影:苏圣亮)

  ag真人官方官网

  浙江嘉兴南北湖湖滨茶室,是宋代山水美学的现代化呈现,设计尽最大可能尊重和保留现有的建筑和结构,以一个简约的廊桥将两个老院落连接起来。

  在廊桥中行走,一面望水,一面观山,随着弧线的角度变化而步移景异,山水长卷般的风景徐徐展开,廊桥同时也是茶歇空间。

  北京Courtyard 35号院是一座小型综合体建筑,在老胡同的四合院上建“云廊”,跳脱出所谓“中式空间”的固有印象,在流云形状的连廊式装置中开启新的空间对话,在现代功能与东方美感中完成一番“别有天地”的创新尝试。

  山东荣成鸡鸣岛是孤悬于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这里有悬崖、岩石、海平线,有足够远离尘世的距离感,这里的崖顶咖啡厅犹如一块巨石,一端嵌入岩石山体之中,另一端则从悬崖边缘挑出,顶部有混凝土露台和观景台,营造出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张力。

  建筑后部还隐藏了一处要转过一段幽暗通道方能到达的独处观海空间,以及一扇门后由黄色天光照亮的冥想空间,在这个封闭小尺度的空间里,可以感受山体深处的静谧。

  浙江安吉漂浮酒店,沉浸在山区的竹林之间,巨大的、引人注目的屋顶让人们联想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屋顶的形状也与周围的山脉遥相呼应。

  由锌制成的折叠屋顶下,设计师打造了四个透明的空间:大堂、瑜伽室、餐厅以及婚礼派对活动空间,从这里能够俯瞰整个山谷。该酒店共有十八间客房,每间都视野极佳。

  浙江丽水松阳·飞蔦集二期,位于松阳陈家铺村,房屋悬于山崖峭壁之上,三面环山,面朝深谷,云雾缭绕。

  设计师选择了三栋民居将其改造为民宿公区,分别是位于场地最东端的酒店大堂、餐厅和场地中段的悬崖咖啡厅,其余邻崖民居均改造为客房,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这里有最佳的景观视野。

  房屋内外墙的质感尊重原始建筑的形态,内部结构按传统做法落架大修,保留木饰面、夯土、腰檐等造型元素,并利用现代工艺对其进行修缮重现。

  深圳南头古城,是城中村改造的典范。通过重塑1700年历史古城的文化和空间脉络,唤起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并通过提升市政配套设施形成符合现代标准的宜居空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深圳新的文化创意聚落。

  南头古城城墙遗产工坊,原为建造在明代古城墙基址之上的两户相连的一组村民自建房。建筑师将这组建筑改造为“城墙遗产工坊”,包含传统手工作坊、艺术家公寓、展览空间、办公空间等功能空间,并建立了一个立体漫游体系,尝试把建筑下面的老城墙基址显现出来。

  南头古城城墙遗产工坊(图源:ARCity Office趣城工作室,摄影:白羽)

  “南头杂交楼”位于南头古城中心报德广场,是由五栋独立楼房簇拥而成的建筑组团,建造于不同时期,材料、结构、风格各异,改造设计保存了现有建筑的复杂、矛盾与冲突,顶部还隐藏了一个屋顶小院。

  江苏省无锡市运河汇1958,其前身为无锡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设计保留了原来的空间骨架,植入丰富的功能与空间,完成新与旧的共生,唤醒老钢铁厂旧址沉睡已久的灵魂,构筑起未来河畔城市生活图景。

  丰梧季·水渠廊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的丰梧村,是2023年发起的乡村活化公益项目“丰梧季”的子项目之一。

  穿村而过的丰溪河上有条废弃多年的水渠,村民们常回忆起当年集体修建水渠、水渠弃置后孩童在此玩乐的情景。为延续村庄的集体记忆,设计师将水渠本体保留下来,用轻质木材在水渠上建造廊桥,为村民们提供了一处休闲空间。

  丰梧季·水渠廊桥(图源:红砖概IARA设计研究事务所念图书馆,摄影:宋惠恩)

  从这些优秀项目可以看出,我们的建筑设计越来越体现出顶尖的水准、国际视野以及本土情怀。

  十座融入自然景观的中国建筑(Dezeen,作者:Nat Barker)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