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摄影发展的新趋势:也谈新闻的快、新、深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4-10-03 01:16:40

  新闻的“快、新、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体育新闻摄影该如何强化时代感、运动感和真实感,赋予“快、新、深”以新的内涵,则是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钻研的课题。

  摄影记者的拍摄思维和媒体的编发速度是媒体间竞争的生命线,各家媒体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时效制高点,图片新闻的竞争,也从记者到编辑一直延续到后台发布。立意新、内涵深、覆盖全、传播快成为各家媒体竞争的法宝,这也促使体育新闻摄影紧随时代、紧步其发展。

  时效性是新闻的特性要求,而体育摄影在大型赛事中的竞争力,首先就表现在一个“快”字:采访快,编辑快,传播快。媒体间的竞争,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体育摄影提出了更“快”的要求。近几年报名采访国内、国际大型赛事的摄影记者呈几何级数增长,2009年有557名摄影记者采访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一支训练有素的摄影记者、编辑队伍,加上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的有力支撑,已经使新闻图片几乎可以做到“现场直播”、“滚动播出”。在北京奥运会、十一届全运会和南非世界杯赛场上,竞争第一时间刊发重大新闻的图片都是以秒定胜负。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图片播发速度最快的新华社在20:00:01现场编发,发出第一张带有倒计时2秒的开幕式场景照片,这时照片上的场景仅仅过去3秒钟。在这届奥运会期间,各大新闻网站都已经成为新华社、、路透社、法新社的主要客户群之一。这些新闻网站充分利用大通讯社新闻摄影的“快”,频繁刷新新闻图片,依靠实时、滚动播出现场图片,迎合了大批期望“先睹为快”网友的青睐,进而获得了可观的点击量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许多读者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基本来自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网络、手机报及各种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正处在一个历史转折关头。

  报纸出版固有的周期性,决定了其在与新媒体竞争中的劣势,但在做精做细方面又有优势。据有关调查显示,45岁以上人群更喜欢阅读纸质媒体。对这部分习惯从报纸获取信息的受众来说,报纸必须满足读者对重大新闻的阅读期望,增强图片信息表现力,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能够将一幅图片激活,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深度。身处赛场前沿的新闻摄影记者和编辑必须充分地掌握新闻流向,采编模式向“现场直播”、“滚动播出”转变,在报纸出版前有充分的图片选择余地。只有这样,才能相对摆脱截稿时间的束缚,即使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在截稿时限,版面上照样能有鲜活的新闻图片。充分利用自身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先行占领新时代传播的制高点。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体育新闻摄影的另一大趋势就是报道的立足点要新。当前体育摄影报道的特点是,摄影记者首先以小的切入点为基础,以一个比赛项目为立足点,立意新构思巧,方能够反映出运动员在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状态和普遍规律以及背后包含的视觉形象构建。图片报道是通过视觉形象传播新闻事实,因而视觉形象的构建在体育新闻摄影中便显得举足轻重,取决于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独特理解,也依赖于摄影记者自身的素质修养。不同的拍摄角度、不同的拍摄时机、不同的拍摄技法运用都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不同的视觉形象也就带来了不同的传播效果。著名的新闻摄影大师沙洛蒙曾经说过:“如果一名摄影记者不想仅仅成为一个工匠的话,那他就必须为形象的创作做不懈的努力。就像猎人总被追赶猎物的激情所驱赶一样,摄影家应该经常反复思考,如何拍摄到“独特的照片”。只有具备相当专业视觉修养的摄影记者,加上一个高水平的编辑团队和合理的运作体系,才能使图片新闻不落入“就事论事”的窠臼,才能吸引读者眼球,留住读者。

  体育新闻摄影的对象都是运动场内外运动着的具体形象,在形象构思上既要表现其运动的形体美态,又要表现运动着的客观效果。中国体育报记者张吉忠拍摄的《怒发冲冠》,从整个动态上看,这个瞬间是挺举比赛中的一个过渡动作——“下蹲翻腕”,没有像百米冲刺那样飞快的运动感。但是,静中有动,随着力量的爆发,运动员双臂的肌肉鼓起来了,杠铃杆弯曲了,更加吸引人的是汗水湿透的头发,不但运动着,还竖了起来。作者没有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瞬间,而是选择了过程中的一个动作,巧妙的构思,新颖的立意,使人物形象真切,运动感真实细腻,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体育摄影是传播形象信息的一种形式,可以完整、准确、及时直观形象地揭示体育比赛在实践和空间上的信息内容,形象地表现出运动的力量、速度、节奏和动感,注重展示运动员在竞赛中表现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通过图片凝结成瞬间,透过视觉展现的内涵深深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

  目前读者体育新闻已经非常习惯于“链接式”的大纵深、全方位的报道方式,对体育新闻图片来说,他们往往也有类似的需求。正是由于大众化的需求,在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几家主要通讯社的图片总发稿量都很大,远远超过以往。据统计,新华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共发图片近6万张,单日发稿最高达到了4300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新华社平均图片日发稿量1000余张,扩大了图片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体育新闻摄影提供立体的、全面的报道内容,既要展现某一新闻的“前世今生”,又要解剖新闻的“前因后果”。另外,由于现代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一些媒体传播的“小众”趋势,对图片的需求也体现出多样化,直接导致了当今体育新闻摄影内容在新闻网站等新媒体上的“全覆盖”趋势。大众化需求促使图片报道更加贴近读者,体现了现代媒体以“受众为中心”的重大转变。在内容和形式上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努力达到雅俗共赏的传播效果,这种策略的转变必然要求体育新闻摄影更加注重新闻的内涵。

  体育新闻摄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能够把读者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发生的时代,强烈吸引读者。如新华社官天一抓拍的《夙愿》就是一幅富有强烈时代精神感的体育新闻图片。它能把读者一下拉回到1984年7月29日,我国运动员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射击比赛中,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也是我国运动员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看了这幅体育新闻图片,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幅珍贵的体育新闻图片,记录了中国运动员为中华体育的崛起而拼搏的时代精神,为民族而崛起的宏志,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打破了中国参加三届奥运会“零”的纪录,显示了中国开始全面登上世界体育大舞台。这幅图片是作者以最强、最新、最快的形象化手法,把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

  把体育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力和图片的信息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今体育新闻摄影的一个趋势。像胡越拍摄的第23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瞬间,十多位姑娘实现了心中的愿望,有的紧紧相拥,有的喜极而泣,捕捉到场上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一张图片之所以好,只有凝聚深刻的内涵,才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打动人,让读者感同身受。图片更能表现体育运动的拼搏精神和运动员丰富的情感世界,揭示体育运动自身和运动员“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内涵。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健身需求的日益增强,对体育赛事和健身运动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体育新闻图片在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体育新闻摄影用图片来形象地报道体育新闻、传递体育信息和介绍体育知识。摄影记者必须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驾驭摄影语言、把握典型瞬间的技能,充分展示新闻内涵在图片报道中的重要性,主动把握体育新闻摄影发展的新趋势。ag旗舰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