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蒲芳:初探新闻摄影的特性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4-10-17 22:48:44

  新闻摄影,就是用照片报道新闻。或曰,以摄影形象来报道新闻事实。也可以说是通过照片画面,以可视形象反映新闻事件,而必须是真实的。必须是真人、真事、真时、真场景。新闻照片“以形象说话”。它是新闻宣传战线上一支迅速、快捷的“独立兵种”,办报没有它参与,是办不出好报。图文并茂,生动活拨,缺一不可。我党历来注重新闻摄影工作,培养了一批专业和业余的摄影工作者。当今,又涌现了一大批新生的新闻摄影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对繁荣新闻摄影事业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摄影爱好者,缺乏新闻摄影的基本知识,很难拍出质量高的新闻照片。要拍好一幅新闻图片,就必须懂得新闻摄影的新闻性、时效性、纪实性、形象性准确性、真实性、政治性、思想性、美感性、艺术性等。认真探讨它的特性,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对指导我们新闻摄影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新闻摄影具有强烈的时效性与新闻性。报道新近发生、发展、发现的群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事实。必须按照阶级利益和群众有影响的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忠实于客观事实的真实性原则,及时、迅速报道出来,与读者见面。新闻摄影关键在于“新”,无“新”就失去了价值。新闻价值主要表现在时效性强。要着力拍一些独家新闻照片,突发性的、内容新颖的新闻照片,及时报道、感人肺腑、激励民众。这样,才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我们采摄新闻照片时,一定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新闻价值去衡量每一个事件,决定拍哪个,不拍哪个。资产阶级的新闻价值在“兴趣”上,以“兴趣”为诱饵,在满足读者的新的欲望灌输他们的政治观点。我们无产阶级新闻摄影报道中强调趣味性,并不是那些伤风败俗的东西,而是能鼓舞民众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东西,令读者自觉地乐意接受“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不能拿着相机到处乱拍,应深入实际,及时选择拍摄那些最有意义的典型事件,引人入胜。

  新闻照片的核心问题是选择题材要“新”,什么是“新”呢?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曰新情况、新问题,从政治到经济,从大自然到人类社会,每天都有新的矛盾发生,新情况、新问题发生。有影响的,人民关心的新事物、新发展、新成就、新创造、新发现、新问题、新矛盾,无时不出现的。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有其主要的新矛盾、新问题。其二就是新人新事。人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新闻摄影要把镜头对准当代新人,具有新闻价值的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当代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闻,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闻就出不来了。人是万物之灵,人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出了许多新闻。所要拍摄的新闻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恶应作正确观察判断和筛选。拍摄的新闻人物应该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人。不同时代和不同时期的人,外貌特征、思想观念、穿着打扮、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都不一样。徐永辉同志拍摄的四幅《合家欢》就是个生动例子。1950年拍的翻身雇农叶根土一家,衣服破旧,小孩面容消瘦、头发散乱、表情羞答、背景简陋,方桌板凳横垂摆放,旁边还堆放着稻草。13年后,叶根土家嫁女儿,一家人站在新屋前,衣服整洁、喜气洋洋。79年,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后,叶根土去逝了,他的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了,他们衣着严谨、朴素,笑得有些拘谨,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变化大,94年,他一家十二口人,济济一堂,精神面貌一新,背后雪白的墙挂着一幅新年画,衣着打扮新颖高档,羊毛衫、夹克衫、西装、漂亮的童装,应有尽有,前边的茶儿上还摆放着儿盒营养口服液、一堆水果,几听饮料。这四幅照片,充分反映了叶根土一家三代人的神态服饰、食品、住宅等方面的变化,从这个农户家中,清楚地看到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仿佛听到了时代的脉搏声。《中国记者》杂志上刊登的《同是上海人》照片,画面上一个时髦女郎,正侧身坐在修鞋摊的凳子上,着时装,手持大哥大在通话,从其表情可以看出她与对方谈话的内容很感兴趣,或是谈股市行情、或谈生意、或与心上人私语,引人注目的是女士的那双高跟皮鞋一只在脚上、一只脱在地上,一位男士正蹲在她面前,专心致志地为她擦皮鞋。这一意味深长的瞬间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反映了改革开放大潮中妇女的地位的提升,身价的转换上了档次。有时代特征的新闻人物照片,确实富有很强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富有不可低估的感染力。

  新闻摄影应该努力去捕捉、摄取那些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当代英模以及那些难以计数的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平凡建设者的光辉形象,着力讴歌他们的功绩,形象地体现时代精神、伟大思想、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体现他们的新观念、新风采树立祟高的形象,起到鼓舞、激励、推动的作用。借助这些正面人物充分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当年王东同志摄的《小平,您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敬意,曾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有时代感,很有新闻性和时效性。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新闻摄影不仅要选择拍摄那些新鲜而有价值的事件,而且,在平时还要有预见性,这样才能及时用相机抓摄那些新鲜的人和事的瞬间形象,再迅速把照片通过各种渠道发表出去,过时的新闻照片就无意义了,既没有新闻性,又没有时效性。1990年全国科委主任宋键在茶陵、酃县等老、边、少山区考察所拍的新闻照,由于没及时发送到报社,第二天未能见报,只能存入档案室做资料,失去了时效性和新闻性。

  新闻摄影即是“真象实录”,新闻照片“贵在真实”。真实性、准确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一切艺术形式都讲究真实性。不过,摄影之外的种种艺术所要求的真实性,是讲的概括的艺术真实,可以空想虚构、组织塑造。而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性则与其他艺术门类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即要求具体的艺术真实,拍摄的对象是特定的真人、真事、真场景、真时、真形象,不能只有概括而没有具体。不能只有艺术的真实而无事实的真实准确。不论是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都要遵守这一原则。也就是说:摄影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必须真实准确,并且要符合客观规律。凡与此相违背,相抵触,都是弄虚作假。摄影失去了真实性、准确性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新闻摄影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其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闻的“本质是事实”,“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它反映的事物是十分具体的客观存在的,即有客观事物的实在根据,又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这个客观事物具有新闻价值。新闻摄影一旦失去了真实性,就失去了生命。摄影作品其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的真实性。石少华同志曾指出“真实、准确是我们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每张新闻照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绝不容许虚构或夸大。从五四运动到抗战时期,从解放战争时期到抗美援朝,对印、苏、越的自卫战争直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摄影家和现在的摄影工作者,为了坚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新闻摄影报道,有的牺牲了生命,有的流出了许多血,付出了很大代价。1976年震惊世界的“四五”运动,在沉痛悼念周总理悲壮场面里,许多摄影者拍摄了大量生动的新闻照片,尽管照片在用光构图有欠缺,但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重视,很有鼓动、激励作用。为什么?就是这些照片反映了历史真面貌,成千上万的青年为祖国的命运、为真理而献身奋斗的动人场景,感人心灵,引人深思。人民群众与“”作斗争的真实事迹,鼓舞着全国人民,这就是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威力。

  但是,文革十年浩劫中,新闻摄影真实性、准确性被践踏了,弄虚作假的照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推行“本质论”“事实为政治服务”,只强调阶级性,否认客观性,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任意制造假新闻照片,妄图以假乱真以坏充好来欺骗群众,使我国的新闻摄影蒙上了一层阴影和耻辱。至今还有个别摄影工作者制造假新闻照片,例如某位摄影者所拍的战士在洪水中抢救落水老妇的新闻照片,还得了“一等奖”。后经查实,纯属制造的假新闻照,虚假报道,严重违反了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恩格斯曾经痛斥用照相制造假神灵照片的华莱士的江湖骗术,并精辟地揭示了摄影的特性,他说“照相是事实的十分确凿的证明,一个摄影师要给神灵寻找一个‘模特儿’,是没有什么困难的,不过这种‘摄影师’,是不太可以信赖。”

  历史的教训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新闻摄影者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周恩来同志一贯主张“新闻照片要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客观现实的情况,不能脱离事实、弄虚作假。不能用虚假的东西欺骗群众。”我们拍摄新闻照片一定要坚持准确性、真实性。准确性、真实性是党性和人民性的基础,新闻照片不真实,就谈不到党性和人民性。新闻照片首先必须弄清事实,要真实、准确。就是说,所拍的事件、人和物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或社会活动、或自然现象,要绝对准确无误,不容虚假,新闻事件的活动必须真实,现场纪实是新闻摄影真实性的特征。摄影者只能活动于新闻现场,活动在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摄影者的责任就是忠实的纪录事实,不容伪造。尊重事实,是真实性的核心。离开了事实就谈不上任何真实性了。拍摄事物的本质瞬间,相机能把镜头视野的全部影像纪录下来。在现场拍下的照片,不能说都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为不同立场的人都可以利用其局部、或片断拍出真实或歪曲事实的照片。摄影者对所要报道的事物是歌颂、还是批判,是在事物的瞬息万变中作出的判断和选择,我们的责任是抓拍新闻事件的本质形象的典型瞬间,正如抓拍大师布勒松所说“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里,都有决定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来临时,环境中的元素会排列成最有意义的儿何图形,而这形态也是最能显示这桩事件的完整面貌。有时,这种形态瞬间即逝,因此,当进行的事件中所有元素都是平衡状态时,摄影家必须抓住这一时刻”。也说是说,在新闻现场快速敏捷抓取有代表的决定性典型瞬间形象,在现场拍照,反对对眼前的事物进行哪怕是一点很少的更动。1958年布勒松来中国,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采访,在一个帐篷前,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一些破手套,还有铁钎、铁镐之类的工具,举机要拍,陪同人员准备稍加收拾,布勒松不赞成,要忠实于现场事实。这就是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准确性,必须提倡“抓拍”、“抢拍”、“◆偷◆拍”,这样拍摄的新闻照片真实准确程度高。要抓拍好“典型瞬间”,摄影者应具备在新闻事件的演变过程中迅速判断,选择拍照本质瞬间的能力,即“看到”“想到”“摄到”刹那成型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达到,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事实之后,再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分析,对来自生活的原始材料来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过程之后而产生的。决不能为了主题突出,人为造假气氛。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摄影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新闻摄影这个武器,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真实地记录了我国人民在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动人真实场面,他们无论在白天黑夜,还是在酷暑寒冬、风雨霜雪中,拍出了许多富有战斗性、艺术性、真实性的新闻照片,例如《地道战》《篝火》《白求恩大夫》,这些真实性强的新闻照片不但当时起到了激励人民的斗志,而且今天看来,也是宝贵的文献资料。

  我们必须坚持新闻摄影真实、准确性原则,时刻准备在现场抓新闻照片。坚决杜绝补拍、摆布导演,弄虚作假等采访手段。

  新闻摄影的含义可以说是可视形象的纪实。由此,我们不难看到,新闻摄影的最基本特性,一是纪实性,二是形象性。

  所谓纪实性,就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现象纪实。摄影者在拍照时,通过相机,把取景框内的景物全部纪录在感光胶片上,这就是纪实性。也可以说是摄影的科学性所赋予摄影手段能逼真地酷似人在某一视点上所观察到的现实形状,摄影镜头有精密的光学系统,具有人眼睛观看事物的某些特点,感光材料从感光到显影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由银粒组成不同密度,按比例地记录被镜头“看”到的景物或事件的亮度变化,明暗层次,在胶片上形成一定的影象,科学的精确性使摄影具有纪实性。纪实性是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技术特点,每一张照片都具有的。但是,它既不是机械地“有闻必录”,也不是无视形象造型的视角效果而是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形象。所谓形象性,也就是客观现实生活在新闻照片中具体而完美地再现,是指镜头前面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这就是形象性,它是概括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形象性是以瞬间的直观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以摄影的技术和技巧,表现真人真事,表现现实生活的特点,以画面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造型手法表达主题思想。形象比新闻—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他宣传形式的独特性。

  纪实性、形象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的属性,它们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现场的纪实,就没有形象的再现,相反,没有镜头前的形象,也就无法纪实了。

  纪实性、形象性不是生活现象的纪录和图解,也不是脱离现实基础上的臆造,而是要概括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一定要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蒋齐生同志在全国新闻摄影工作会上指出的)新闻摄影与绘画不一样,绘画同样是可视形象,但作家可离开事物发展的现场去创作,凭观察体验再经过联想、构思,后用笔画出来。而新闻摄影,用以上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它只能用相机在现场纪实事物运动中的瞬间。离开了现场就没法得到形象。例如,吴印咸摄影家拍摄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这是一张纪实性很强的新闻照片,形象性很不错。离开那个场景是拍不出新闻照片来。新闻照片所具有的形象性,起到了其他宣传方式无法起的作用。是文字无法代替的。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可以不受语言和文字的限制,不同国籍、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通俗易懂、传情达意,所以新闻摄影群众喜闻乐见,它传播广泛,影响面夭,收效也大,是我党向广大民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

  由于新闻摄影具有形象性和纪实性,给新闻宣传带来了特殊的作用,新闻照片可以通过现场纪实的办法,准确而完美地迅速反映出读者不能亲临其境而又迫切希望着到的事实真相,使耳闻的得到确实的见证,如《无畏的勇士》是记录95年11月23日株洲绿园大酒店突然起大火,眼看二十层大楼毁于旦夕,由于株洲、湘潭等地消防队战士急速赶赴现场,不顾个人安危,冲入火海、救人、灭火,奋不顾身扑灭了大火的英雄事迹,动人场景全拍摄在新闻照片上,形象地反映了战士们英勇气概。干四化,先进单位、模范人物层出不穷,用文字可以报道出来,但不能形象化体现在读者眼前,全国劳模袁隆平年过七旬搞科研,用文字报道当然可以,但看不到他在田间搞水稻试验的形象和场景,用新闻摄影报道,效果好、形象、场景都能体现。当然,也有的新闻事件不大具备形象住,那就不能把蛮和勉强。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对此要有明确的认识。

  新闻摄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缺乏思想性、政治性的新闻照片,就不是一张成功的新闻照片。一张新闻照片要旗帜鲜明地告诉读者:表扬谁?批评谁?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否则,就没有政治性和思想性,就失去了新闻宣传的意义。

  AG真人娱乐首页

  摄影本身没有阶级性,但从它进入新闻领域,便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因为新闻摄影报道的题材,是从万事万物中选择出来的,而这种选择是由摄影者的立场、观点所决定的,新闻摄影的实践证明,那个阶级掌握了,就为那个阶级服务,就为那个阶级的政治服务的。所以,我们说新闻摄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怎样提高新闻摄影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呢?首先要从选择、提炼主题入手,列宁曾指出“选择主题很重要,最要选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迫切问题的主题。”我们无产阶级的新闻摄影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的,它的性质决定了应当反映中国无产阶级在各个时期政治上重要的主题和大众所注意而又最迫切解决的主题。例如,1976年清明节,许多摄影者在前拍摄了大量的“四五运动”的新闻照片,纪录了首都人民怀念周总理,痛斥“”的真实面貌,这些照片很能引起全国人民的共鸣,这就是新闻摄影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体现。

  现在强调新闻摄影的政治性、思想性,就是要选择那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和改革开放中的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对全局有影响的问题去采访拍摄。新闻摄影要为政治服务,并不是说只能反映政治斗争。有的题材能直接反映,有的题材就不能直接反映重大政治斗争,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每个侧面提炼出政治性、思想性强的主题。例如,《下班后的功课》、《培训家庭服务员》、《退休以后》等新闻摄影就是从不同侧面提炼主题,反映群众新思想、新境界。在报道改革开放中的先进人物,不能只拍成“机器加人”“电脑加人”“犁耙加人”等千遍一律的图解式照片,要把镜头指向民众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看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家庭科研》、《五保户的欢乐》、《责任田边》、《玉米丰收户里忙》、《银耳铺开致富路》、《丰收醉老汉》等新闻照片都是我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这些照片,表面与四化建设无关紧要,仔细一想,却有很密切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充分反映全民投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精神面貌,这充分表明,选择主题必须要注意政治思想注。还要注意题材的多样性。凡有利于四化建设、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双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有利于人民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都可以去提炼重大的新闻摄影的题材,提炼主题,增强新闻摄影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然而,这不是一件易举的事。它要求我们新闻摄影者要认真学习研究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策水平、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要求我们要深入生活,不怕艰苦、体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好的主题,增强政治思想性。有的摄影者,不学习、不下去,浮在表面,坐在文山上、泡在会海里、迷糊在请柬中,这那来的主题,怎么能摄取好的政治思想性强的新闻照片来呢?或是到现场,不问经过、连对方地址单位、姓名都没弄清,就咔嚓儿下,这样的新闻照片那能有思想性呢?

  要拍出政治性思想性强的新闻照片,首先,摄影者本身就是政治思想性强的人。他敢于深入生活,乐于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把客观的事实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去指导新闻摄影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拍出思想性、政治性强的好照片来。

  新闻摄影的美感性即是新闻照片的主题好、思想性强、真实性强,形象美、构图美、内容美,政治与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美的新闻照片,有必要从美的角度选择,用能反映出最美的光线、最美的环境来拍摄美感性强的新闻照片。但是,不是每一件新闻事件都能拍得美感性强的照片。美感性强的新闻照片一定会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新闻摄影的艺术性按不同内容有不同要求,如新闻事件应以人物情绪、生动情节和现场气氛感人,新闻性山水风光,应以具有特点和意境感人,新闻性的静物特写应以其质感和趣味感人,好的新闻照片中可以产生美的、艺术价值高的摄影艺术作品。李仲魁拍的《在结婚登记处》,当时是新闻照片,过了三十年,成了艺术珍品。作品真实反映了废除封建包办婚姻,颁布了新婚姻法后的社会美,青年男女恋爱自由生活美,画面中坐在登记处的那位少女羞涩涩地咬着手帕,含笑憧憬,至今还栩栩如生印入人们的脑海,感染力很强,作品构图美、用光美、形象也美,具有强烈的美感性和艺术性。

  新闻摄影重于新闻性和真实性,不等于说,可以忽视美感性和艺术性,没有真实性就没有艺术性和美感性。没有美感性和艺术性,也就不能很好地表现真实性,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统一的。

  新闻摄影的美感性、艺术性,主要存在于典型瞬间的表现之中,寓于照片形象的真情实感之内,照片形象的真实、自然、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就是摄影的美感性,就是摄影的艺术性,这就是摄影的美学的价值。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二年参观黄山风光摄影展览后写诗云“我未到过黄山,今来影上大观,把你好处摄来,胜似画图好看”。赞颂摄影独具的写真纪实的美感性和艺术特色。新闻照片不仅要具有美感性和艺术性,而且还要讲究艺术性,艺术价值高的新闻照片是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摄影作品。例如:《白求恩大夫》、《谁使她无家可归》、《斗地主》等作品新闻性强,美感性强、艺术性强,是好作品。

  摄影艺术性、美感性主要存在瞬间形象的真实表现中,而新闻摄影报道必须是在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最有条件把典型瞬间的及时抓取下来,表现生动。所以,新闻摄影就有着摄影的艺术性。新闻摄影负有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中富有新意和美感性的生动瞬间的职能,对一切重大事件、重大人物、重大发现,新鲜事物和摄影的各种类中,首先是新闻摄影作出形象反映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生活美是第一性、艺术美是第二性的,生活本身既有丰富的摄影内容,又有生动的摄影表现形式。强调新闻摄影具有艺术性,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并不是说,所有的新闻照片都具有高的艺术性,更不是说所有好的新闻照片都是艺术作品,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新闻摄影所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如证件性之类的题材,本身就不太具备美的因素,更谈不上其有什么艺术性。

  一张好的新闻照片,能深刻反映新闻内涵和本质,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的典型瞬间形象,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形象价值,神形兼备、思想深刻、美感性强、艺术性强。新闻摄影的感染力随之而增强。更能达到启迪,教育人们的作用,鼓舞人民不断上进。

  要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摄影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新闻敏感性,加强文学修养、美学修养和艺术修养,增强艺术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摄影的技术技巧,那一定能